嘉義分會第207組會員 黃建叡 撰
親慈慈善會的會員、長輩大家好,我是嘉義分會會員黃建叡。我從事殯葬業已有20年左右,很高興能加入親慈的大家庭。
我是怎麼認識親慈慈善會的呢?大概要從六年前說起。在我服務殯葬過程中,認識了吳家的兄弟姊妹,跟吳家大姊聊天時,就可以感覺她是個樂善好施的人,也常常把她種的有機蔬菜、水果分享給我。就在那時候認識了親慈慈善會,聽了一些親慈會的事;之後的六年當中,我都有留意親慈會的臉書,看親慈分享慈善愛心公益活動跟急難救助等等事。去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想到平常有捐錢給一些慈善團體,那我何不加入慈善團體當志工呢?這樣不是可以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嗎?我馬上就想到吳家大姊她們的親慈慈善會,幾天後我也經由吳家姊弟加入了親慈慈善會。因此認識了嘉義分會黃齡鋒主任跟會員長輩們,也参加了大型的寒冬送暖慈善活動。看到會員長輩們親力親為,不為商業與利益,純做慈善活動,讓我更了解親慈這個大家庭。
因為我本身在殯葬業20年左右,看過大大小小的慈善團體,好多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濫用他人愛心來經營慈善事業。直到加入才了解親慈慈善會是不為個人利益、不濫用愛心的慈善團體,是真誠集合眾人的愛心來回饋社會,讓我覺得加入親慈慈善會是對的。
當我正用心想在親慈慈善會做慈善愛心來回饋社會時,突然接到吳家大姊死訊,本想說有機會要跟吳家大姊一起好好分享加入親慈慈善會做慈善公益的感想,沒想到她卻往生極樂了。不過沒關係,我會以吳家大姊的精神繼續在親慈慈善會做回饋社會的事,也願吳家大姊在另一個世界,ㄧ切安然無恙。
最後,謝謝親慈慈善會讓我能跟大家一起做慈善公益來回饋這個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謝謝。
蔴苡之友---71組會員 蘇鳳珍 撰
住屏東幾十年了,第一次走進鎮海公園,第一次踏上有名的東港燒王船的沙灘,也參加了親慈慈善會第一次舉辦的淨灘活動,和家扶中心的孩子一起親近海洋、慈愛大地,舉手之勞做環保愛地球。
在三陽公司的贊助下,家扶中心全程安排得井然有序。報名的親子們和所有志工總共兩百多人共襄盛舉,其中有親子檔、兄弟檔、姊妹檔、祖孫檔、夫妻檔、朋友檔等。為何而來呢?志工們當然就是愛海洋陪孩子們淨灘。孩子們為何而來呢?問到的理由是;聽媽媽的話、想出外走走、暫時遠離三C產品、喜歡吹海風等等,"順便來做有意義的撿垃圾活動"。
我像回到學生時代的心情,一邊與小朋友聊天一邊撿拾。原來遠看並不髒的沙灘,近看才發現那麼多不屬於海洋的東西,走近才發現有碎便當盒、塑膠袋、輪胎和麻繩、菸蒂和炮火香腳等等。過程中也有"豔遇"般的驚嘆,有人發現了指節般大的小小螃蟹,好可愛;也有人看到會動的螺貝,原來是寄居蟹。
和惠君、蔴苡聊很多話,我覺得青春美少女願意撿垃圾是很了不起的,她們卻說吹海風很療癒,淨灘撿垃圾是很有意義的,樂意參與。"蔴苡"聽起來是"螞蟻"音,原來是討厭螞蟻,就把自己的別名取為"蔴苡",要克服心中的障礙,這是多麼了不起的自我教育啊!幼年失怙,奶奶照顧,姊姊相伴,媽媽在外地工作,所以很獨立。偶爾也會在臉書追星: JYP有捐款到非洲的、李龍馥是熱衷公益活動的。蔴苡追的星對我而言已是外星人般遙遠陌生,但是知道她把善心公益擺在心中,我和她更拉近了距離。
蔴苡說喜歡跟我聊天,喜歡我說話的方式,我非常驚喜。邁過耳順之年,最怕被嫌老、愛訓人,二八年華的蔴苡給我"說話不會很封建"的讚美是我這趟淨灘最大的收穫。海風不知道它療癒了誰,就像蔴苡不知道她的話療癒了我。
屏東分會副主任 歐明松 撰
十多年前阿鴻(利志鴻)的長子小峰是先天性的下顎裂患者,出生後陸續又查出手腳肌力、智力、聽力都有問題,醫生診斷是染色體異常所造成,領有重度多重障礙證明,也常因肺部、泌尿系統感染或癲癇發作而住院。那時候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開銷又重,親慈慈善會163組會員邱文輝乃提案,由前分會主任黃豐霖建議給予長期濟助,得以勉強支應三口生活開銷。
阿鴻說,兩年多前太太又發現懷孕,那時也擔心是否會再生下一個身障兒,醫生表示只要做好檢查,若發現孩子有問題,再考慮要不要留下來,還是有機會生下健康寶寶的。過程中阿鴻陸續跟人借了五六萬元讓太太自費做了多項檢查,在太太孕期五個多月時做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孩子有唇裂,心臟動脈也有問題。於是轉診到大醫院再詳細檢查,醫生也判斷這些都是小問題,孩子生下來都可以解決。
結果事與願違,孩子比預產期提早了兩個月來到,出生後才發現問題很多,需要很高的醫療照顧費用,透由親慈會轉介蘋果日報基金會協助,募得一筆善款,才解決了一家人的生活,阿鴻也立即告知本會不用再濟助。
但好景不常,女兒小欣終究沒戰勝病魔,而離開了人世。此時阿鴻傷心之餘,想到善款還有剩餘,乃開始不定時到育幼院、養護中心探訪,若碰到同樣遭遇的家庭,也會小額捐款回饋社會。一家三口也加入親慈慈善會,成為我們163組的會員。
阿鴻說,在閒暇之餘帶著老婆及兒子一起去做公益很開心,他說當初親慈會幫助了他,行有餘力他也想回饋社會,可謂是愛心的循環,也讓我們見到最佳的「善循環」範例。
這是屏東分會在佳冬鄉公所前,辦理冬令關懷金發放活動現場所見。看到阿鴻夫婦帶著多重障礙小孩來一起當志工真令人感動,他們昔日是我們親慈會的濟助戶,現今有能力了,也不落人後的幫助他人。聽完阿鴻的故事,感動之餘燃起急於與大家分享的衝動,希望處處出現善的循環讓社會更美好。